(新浪湖南讯 记者刘稳波)在这生机勃勃,春意盎然的季节,鲜嫩青葱的春笋也早已破土而出。4月6日,素有“楠竹之乡”之称的益阳桃江在长沙通程大酒店隆重举行了2017湖南桃江“竹笋节”新闻发布会。

  

  发布会上,桃江县县委副书记、县长黄劲对本届节会做了详细介绍,2017桃江竹笋节以“传承笋竹文化,打造富民产业”为主题,深入挖掘桃江竹笋文化底蕴,彰显桃江在笋竹产业发展的魅力、个性和活力,把竹笋节办成“文化的盛会、交流的平台、产业的推手、富民的引擎”。

  

  而本次竹笋节将在益阳桃江县的马迹塘镇举行,活动由桃江县人民政府主办,桃江县林业局、马迹塘镇人民政府承办,分为“赏竹(笋)”“品竹(笋)”“论竹(笋)”“购竹(笋)”等部分。活动还包含“笋竹颂”仪式,“桃江十大笋菜”颁奖,欣赏大型笋竹文化节目,参观马迹塘竹笋加工陈列馆,举行竹笋加工企业和产品展销会,品尝竹笋全宴和马迹塘油豆腐、擂茶等当地特色小吃,举行笋竹产业发展论坛,观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马迹塘故事,欣赏书画摄影艺术作品联展等14项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,活动将通过线上、线下广大网民和现场游客的参与和关注,多角度多方位充分展示桃江的生态自然美,风土人情美和文化内涵美。

  

  据了解,桃江楠竹面积115万亩,全国第三、湖南第一,其中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丰产竹林基地35个,年产竹材50多万吨,约3000多万根,是湖南省“千亿”竹产业核心基地,荣膺“中国竹子之乡”“全国绿色小康县”“全国竹产业示范县”等荣誉称号。桃江十分重视竹产业的发展,近年来,桃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竹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,累计投入2亿多元专项资金,全力将竹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。2016年,实现竹业产值69.5亿元,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,农民人均竹业收入2300多元。以马迹塘镇大塘坪村为代表的贫困村,发展笋用林1800多亩,实现村年增收70余万元,笋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。桃江竹产业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成为富民强县、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。

  

  “桃江竹笋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开发出鲜笋、笋干、脆笋、即食笋丝等10多个系列产品,畅销长沙、常德、岳阳、福建等地。以竹为特色的全域旅游蓬勃发展,桃花江竹海等竹基地、竹篮等竹工艺品、竹凉席等竹生活用品、桃江竹笋宴等美食受到游客青睐,形成了来桃江赏竹、购竹、吃竹(笋)的旅游新时尚,2016年有430万人次来到桃江旅游,实现旅游收入16.7亿元。县长黄劲:“希望以这个节日为契机,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活动,进一步加快推进桃江笋竹产业发展和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,充分展示桃江的风土人情,和经济建设成果,我们真诚邀请大家常去桃江观光旅游、采风采访;山水桃江,人美笋香。魅力桃江期待您的到来。”

  

  同时,桃江县境内风光秀美,景色宜人,自然资源丰富,人文历史久远,民俗文化厚重,境内有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、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,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。来源:新浪湖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