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编知道你最近出门是什么样的
最近南京不叫南京
有了个洋气的名字
南京市气象台今天(2017年7月18日)10时发布的高温报告和全市天气预报:
今天下午到夜里全市晴到少云,午后到上半夜局部有时阴有阵雨或雷雨
全市西南风4级左右
今天最高气温:全市36℃到37℃
明晨最低气温:全市 27℃到28℃
7月22日(本周六),将迎来“大暑”,同时进入三伏天的 “中伏”,这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7月21日起,全省高温就将再上一个台阶。南京最高气温将达到 38 ℃左右。
在这个出门变烤肉,在家当焖肉的天气里
小编的内心是这样的
这种天气
哪怕听到“凉”这个字都会爽一爽
有木有!
所以靠”听“也是能解暑的!
我大蓝鲸就有这个解暑神器
那就是
“清凉地名”
光听听都凉快的地名
↓↓↓
清凉山
清凉山一定是南京最清凉的地方了……吧!毕竟人家名字就自带清凉嘛!清凉山山林郁郁葱葱又地处市区,被誉为“城市山林”。南唐时曾建避暑宫于山上。清凉山上的清凉寺建于921年,南唐李后主常来此打坐念佛,故又称“避暑宫”。
“清凉问佛”明清时被列为“金陵四十景”之一。相关的地名还有清凉寺、清凉门、清凉古道、清凉门大街等等。现在的清凉山公园是夏天当仁不让的避暑之地,真不愧起了个“清凉”的名字。
凉蓬下
南京有20个以“凉”字开头的地名,包括凉井、凉蓬下、凉蓬、凉棚夏、凉棚夏渡口、凉帽山……有意思的是,20个“凉地名”大多分布在郊区,名字的来由也大多确实和乘凉有关。
比如“凉蓬”,位于溧水东屏镇。凉棚夏,位于高淳阳江镇,因为此处原来有凉棚,村民又姓夏,故名。还有位于溧水永阳镇的凉蓬下,因为古时村中有一座凉亭卖茶给过路行人,村以此得名。
大士茶亭
说到夏天纳凉,就不得不提到茶,饮茶文化和清凉夏日密不可分。南京有个地名叫“大士茶亭”,在炎炎夏日口渴难耐的时候,听到这个地名,一股解渴之意扑面而来,简直口舌生津。
南京“大士茶亭”这个地名早在明代时就有了,明代时南湖地区有一座观音大士庙,夏天时有人在庙前摆摊卖凉茶,民间称此地叫“大士茶亭”。民国时分化出大士茶亭东、大士茶亭西两个地名,后分别改为茶亭东街、茶亭西街。
清水塘
清水塘西起龙蟠中路、东至内秦淮河,水域面积约3.3公顷,不仅地名听起来凉快,走在这里也确实凉风习习,水波荡漾。经过河道整治之后,清水塘除了水清,清水塘的两岸也“绿”起来。清水塘塘面中央将建一个湖中小岛,岸边将建成1000多米的步道,设有亲水平台,形成生态活水体验空间,总体景观将打造出阳光草坪景观。
芦席营
提到夏天就离不开凉席,夏天和凉席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好基友,以前家家户户没有空调的年月里,每家到了傍晚就铺着凉凉的大席子在自家门口乘凉,一家老小都坐在席子上和街坊邻里纳凉聊天,享受夜晚的自然风,那股惬意不亚于现在有空调的日子。
“芦席营”在模范马路和童家巷之间,据资料记载,这是一个明代地名,是当时编芦席的工匠集中居住地。现在这条小路也是一条绿茵蔽日的凉快小道,从头走到尾基本上晒不到太阳。
六角井
南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古井多,老城南街头巷尾都曾经布着历史遗留的老井,过去“井水冰西瓜”是老南京的一大夏日特产,难以忘怀的味道。
南京城曾经古井遍地,除了著名的甘露井、仓顶大井、四眼井、胭脂井外,还有许多无名古井遍及街巷。随着城建发展,如今一些古井虽荡然无存,但以井为名的地名保留下来的不少,如六角井、邀贵井、金沙井、双井巷等。古井所包涵的文化底蕴是古城南京的标志之一。
最后小编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
南京有个地名就叫作
“冰 冻”
就问问你爽不爽!
“冰冻”曾经是草场门大街北侧一个居民区的名字,因为1930年代有人在这里开制冰厂而得名。1993年,龙江花园城建成后,这个地名就不再使用了。
如果你在街上实在热得受不了
找个地名清凉点的地方沾沾凉气也是好的!
不过
别怪小编没提醒你
下面这个地方能不去就别去了吧……
你懂的
来源:金陵晚报记者 姚媛媛
评论列表